找到相关内容4154篇,用时5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谈心说识(三):人类自私的根源为何

      第三章 人类自私的根源为何——转染成净、平等性智   一、我执的根源   在日常生活当中,环绕在吾人周遭一切,皆离不开一个“我”字,“我的家、我的衣服、我的书、我的钱、我的公司...心识?那是潜藏的本能,还是习惯使然呢?   现在就让我们来探讨它的本来真面目。   有一次听师父提到有个人要来学佛,他家里人耽心不习惯寺院的生活,怕他受苦,就准备了电视、冰箱、车子……等器具要让他...

    释依昱

    |唯识|谈心说识|自私|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6/10045983353.html
  • 谈心说识(四):生命的根源

    生命如此,因为阿赖耶识能生出一切万法,换言之,宇宙整个存在都达到完美的状态。   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一个平常看起来很忠厚老实的人,一旦发起脾气来,好像完全变了一个人似的——甚至还会开口骂粗话。...生活的更加积极、乐观。   除了以上所述之外,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是——形成一个人的性格、气质的因素,应该如何去说明呢?从身体、语言、内心的活动过程等行为中去构成一个人的人格。具体言之,例如,大学...

    释依昱

    |唯识|谈心说识|

    http://www.fjdh.cn/article/2009/06/12480083354.html
  • 论禅与诗

    功夫变成了任运自如的生活和纯任主观的体验。  这样,由北宗的求净心,到南宗的顿悟自性清净心,再到南宗兴盛期的肯定平常心,禅宗的心性观念沿着肯定个性的路线深化。到马祖以后,把佛性的本来心和清净心、平常心相统一的时候,纯任主观的主观唯心意识已发展到极点。恩格斯说过:“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著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历史上的伟大...

    孙昌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20102784356.html
  • 观音思想的组成架构与主要特点

    ,其愿可谓伟大,但其修行却并非好高骛远,空来雾往,而是从一点一滴的细微处着手,于极平凡的日常生活中起步,精进不息。有关这类修行的经典记述与故事是很多的,如经典记述观音曾作过大居士、大仙人、王子、童子、...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次。   2、福慧双修。   因地观音与所有菩萨一样,首先是发大心、立大愿,随之便是为实现这一目标而开展艰辛而细致的修行,此既如上“愿行并举”中所讲。观音的修行涉及的内容极多,...

    李利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70884653.html
  • 境由心造与心灵环保

    当代社会,即使是最为平常的自然风光也无法去欣赏,主要是因为人们的心境被名利、贪念所束缚,已经很难在春花秋月与夏风冬雪,以至于日常生活的一举一动中,去体味到人生的真谛,去观照到自我的本来面目,从而也就...,说般若、般若,所以皆成诤论。③   人们之所以可以在吃饭、行走这些日常生活,以及在翠竹、黄花等自然景物中去体悟禅机,关键在于人们要证得无人相、无我相的心性境界,即去除分别与计较之念,去除了分别与...

    李万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071184661.html
  • 人生十问--星云大师讲述

    可以规范我们日常生活的德行。依之而行,可以有正确的认识;躬行实践,可以到达彼岸,等于火车的轨道,依之而行便可到达目的地。 皈依僧:僧是奉行佛法求解脱者,等于是老师,可以做我们的善知识。他虽然还没有断... 人生十问--星云大师讲述 第一问:如何处贫居富? 第二问:如何处理得失? 第三问:如何忏除罪业? 第四问:如何消除烦恼? 第五问:如何安排生活? 第六问:如何安身立命? 第七问:如何...

    星云法师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104484884.html
  • 广钦老和尚开示录

    上智。◎对寺众开示 ★出家为求解脱--在最基本的日常生活中去修--于衣、食、住、香、味、触、法中不起贪念。 ★我们累世所造的恶业比山还要高,今生出家修行就会现前,所以有时候觉得出家后,业比在家多,...,则和在家人无两样。看淡这些衣食住,才能去贪嗔痴,若生活太充足,则欲望大,贪念愈多。若要下身,当从衣食住日常生活著手。 ★未受戒不知戒律而犯戒,仍会受果报,现已受戒,知道戒律,就当严持戒律,莫放逸。...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8104984894.html
  • 欧美宗教发展模式比较

    ;教会成员减少了,无神论者的人数不一定就会增加。马克思主义认为,“只有当实际日常生活的关系,在人们面前表现为人与人之间和人与自然之间极明白而合理的关系的时候,现实世界的宗教反映才会消失。只有当社会生活...不可调和的。如奥地利社会党进入政府后,曾公开主张宗教不应参加社会生活,并要求宗教与政党分开,导致双方关系一度十分紧张(但自20世纪50年代起,以执政或参政为第一目标的欧洲各国社会民主党相继采取了迎合宗教...

    刘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041285339.html
  • 宗教人类学与中国宗教研究

    清真寺等地方看到,还可以在其他很多地方和场合看到。在很多文化中,宗教可见于社会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宗教不仅为生活于其中的人们提供关于个人生存的意义系统和世界观基础,还为社会组织的形成和维系提供超自然的...无法达到对于人性的准确把握。因此,我们必须运用不同的视角、采用多样的方法,来认识和研究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宗教文化现象。  一、人类学视野下的宗教  人类学关心宗教在日常生活中的信仰表达,包括家庭、日常...

    黄剑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020085427.html
  • 弘扬“人间佛教”的精义 提升青年学子之精神品质

    担水砍柴中体味不到妙道。经过反思的人从穿衣、吃饭等日常生活中都能体味到妙道。正如“青青翠竹,无非般若,郁郁黄花,尽显法身”。但这需要高度的生命自觉。   这种自觉要求的就是亲证。所谓亲证,就是强调亲身...建设人间佛教的六点纲要:第一、建设生活乐趣的人间佛教;第二、建设财富丰足的人间佛教;第三、建设慈悲道德的人间佛教;第四、建设眷属和敬的人间佛教;第五、建设大乘普济的人间佛教;第六、建设佛国净土的人间佛教...

    郑晓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06385085647.html